肖明合:六十九年的无言坚守

——记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离

发布时间:2020-06-27 21:25       文章来源:四川文明网      作者: 冉鹏、李科、汪洋       浏览次数:

W020190710532819777597.jpg

3次从军,7次负伤,在炮火连天中他认定了一个真理,“我要跟党走”。

69年坚守,35万元捐款,他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把扶危济困、奉献爱心看作人生最大幸福,用朴实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守本分、要勤快、做好事,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使命,默默写成了一部三天三夜也读不完的英雄礼赞。

他就是邻水县抗美援朝伤残退伍军人、离休干部肖明合。他先后获得“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四川省优秀老干部志愿服务者、“广安好人”。

坚定信念跟党走 冲锋陷阵为人民

1926年,肖明合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高滩镇的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经常在外做长工挣钱补贴家用。在他21岁那年,被国民党当成“壮丁”抓进了部队,编入傅作义部下。后来因为战局发生转变,国民党部队大肆溃败,肖明合也随傅作义部队投诚,编入徐向前司令员所部。

“为解放中国、解放劳苦人民战斗,这才是我想参加的部队,从那以后,我打战也更英勇了,即使牺牲了,也值得。”肖明合对这支人民武装有了全新认识。

1949年4月24日清晨,解放军1300门大炮向太原城垣同时开火,25万解放军兵分12路攻上城头。肖明合正是这25万解放军中的一名机枪手。

迎着高高的城墙射出的炮火,肖明合与战友们没有退缩。他把机枪套在肩上,两手奋力攀上城墙。就在即将爬上城墙时,脚下泥土松动,他重重地摔了下来,手臂摔成骨折,双腿被流弹击伤,颧骨也被弹片打伤,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肖明合不顾伤势,从医院“逃跑”,再次走上战场。正是这段经历,让肖明合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

那是志愿军正在鸭绿江畔集结休整的时候,连队指导员考察入党战士。肖明合担心国民党军队经历会影响入党,就悄悄问连队指导员:“我可不可以加入共产党?”连队指导员回答他,“共产党不分老小,国民党才只管吃饱吃好。你立过战功,是战斗英雄,是符合入党条件的。”于是,肖明合就在鸭绿江的见证中,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肖明合默默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惧枪林弹雨,始终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在一次战斗中,看到战友中弹倒在小河中,他顶着炮火,毅然跳入河中抢救战友,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冰凉刺骨的河水让他腿上的旧伤口钻心疼痛,他的腿伤也因受冷而复发,被转送湖南医院疗伤,中弹的腿部至今红肿未消。“遗憾的是不能再和战友并肩战斗”,老人为此一生都难以释怀。

无私奉献乐助人 扶贫济困献大爱

作为革命军人的肖明合,忘却生死,一心只想着为新中国、为和平而战。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的肖明合再次表现出他的无私奉献情怀。

肖明合退伍后被安排在邻水县坛同供销社工作,当过营业员、保管员、多种经营干部、分社主任、监事会主任、工会主席等,负责过大型房屋修建,他干一行爱一行,从无怨言,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他办事公道、公私分明,从不中饱私囊、假公济私,他没有拿过公家一针一线,不差公款一分一厘。

工作之余,肖明合自学医术,经常上山采药,治病救人,不要村民任何报酬。前来看病的村民执意要送鸡送鸭,他都以“你是病人,更需要营养”婉言谢绝。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大好人,他的眼里没有自己,只有别人。

高滩镇余家坪村是肖明合的故乡。上世纪90年代,村上多是泥浆路,一碰上下雨天,小孩上学就特别容易摔倒受伤。肖明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省吃俭用积攒了1万元钱后,马上就请人将通往村小的路修成了石板路,后来,他又捐资3.2万元把通往场镇的泥巴路修成了石板路。

幺儿肖海龙讲:“父亲没有文化,深感不识字没知识的困难,因此,他特别关心下一代,只要他听说我们老家大队村民的小孩考上了大学,他必定送去500元至1000元不等作为奖励”。近年来,他共资助42名贫困学生7.8万元,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几十年里,肖明合只要听说谁家需要帮助,即使素昧平生,他也会慷慨解囊。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平安寨村有7户人家遭受火灾,眼看即将过年,这7家30多口人全无着落,肖明合知道后,主动从仅有的200元积蓄中,拿出150元给大家置办年货,当时,肉价才7角钱一斤,他这一善举温暖着30多口人家。

1981年,长江上游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导致很多群众受灾。当时肖明合一个月工资仅有27元,他却一次捐了1000元。旁人不解,他却说,“受灾群众更需要钱,我们没有了这1000块钱,也就是日子过得苦一些而已,可这却是他们的救命钱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肖明合听到消息后,心急如焚,彻夜难眠,想到灾区人民正在受苦受难,他再也坐不住了,毫不犹豫地到当地民政所捐了5千元。玉树地震又捐5千元,邻水“9.13”洪灾捐款1万元其老伴周贤碧说,他平时喜欢看新闻,只要听到哪里有灾情,或者谁需要帮助,他都会主动去捐钱。孤儿、残疾人、贫困学生、重病患者、受灾群众……都成了他的捐助对象,这些年为他们共捐款10万多元。

邻水县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肖明合积极参与,通过“我为脱贫攻坚出份力”等活动,为贫困村、贫困户奉献爱心。四年来,他共为邻水县贫困村、贫困群众捐款2.46万元。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全县离退休干部主动融入大局,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献智出力,共计捐款30.2万元,定向捐赠给长安乡金垭村修建了“老干路”,改善了金垭村基础设施建设。

至于帮助过好多人,做过好多这样的事,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了。周贤碧粗略估算了一下,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几元、几十元,到如今的几千上万元,几十年来,肖明合已累计捐款约35万元。

不忘初心葆本色 六十九载永不变

肖明合老人入党69年来,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守初心,永葆本色,他一生清贫,两袖清风。

作为离休干部又是伤残军人的肖明合,一年有8万元左右的离休金和补贴,按理说,他应该吃得好、住得好,但他至今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仍寄居女儿家中。

原来,对别人慷慨解囊的肖明合,对家人对自己却很“吝啬”。肖明合全家8口人,妻子原在农村,92年农转非后也没有工作,6个子女中的二女儿长年患病,家景并不富裕,可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都拿去帮助了别人,很少资助女儿家。他衣食简便、从不讲究,一件棉袄,穿了近二十年,当袖口破得不能再缝补时,也只是套上一个袖套,遮住裸露的棉花;一套底衫,穿了近10年,当领口被洗得发硬时,他干脆把领口剪掉再继续穿。

“他对家里人的账算得特别清楚。住我们家里,两位老人坚持交纳100元一天的生活费,要是哪个月少1天,他还会天天念叨还他100元。”大女儿肖成容说,“剩余的钱,他都存起来,什么时候捐了、捐给了谁,我们也不问,他也不会说,大家都习惯了。”

在子女面前,肖明合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要守本分,要勤快,多做好事。”五女儿谈到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是考上高中入学那天,父亲赠送给她的礼物是一本《毛泽东语录》,还告诫她:“要好好学本事,将来多做贡献。”女儿结婚那天,肖明合对女婿讲:“穷不要紧,要勤俭节约,衣服折起来就可以当枕头。”

当问及他这么多年捐了那么多钱,难道就没有想过用来改善生活条件,或者留给子女?肖明合说:“想想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我能有今天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用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给别人快乐,我们老两口很幸福。现在,子女也很孝顺,而且,我也跟孩子们说过,他们的生活我不帮忙,靠自己才行。”

虽然肖老已94岁高龄,行动不便,却耳聪目明,老人每天最大的爱好是看看央视新闻频道,用放大镜读书看报,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讲革命光荣传统……

生命不止,奉献不息。“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什么是守初心、担使命?肖明合用一生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