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镇地处县城东北部,东与重庆市垫江县接壤,南与石滓镇相连,西与石永镇相邻,北与王家镇、达州市大竹县张家乡相接,人民政府驻古佛社区,距县城31.5公里。
兴仁镇是古邻州、邻水郡驻地,邻水县、邻山县亦曾经驻此地。源自《礼记》:一家仁,一国兴仁。意即一个家庭有仁德之风,一个国家就会兴起仁德之风。
境内有大洪河和若干灌溉斗渠围绕。大洪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境内长7公里,河道宽50~70米。东西两侧山谷有小支流流入大洪河。矿产资源以煤炭、天燃气、铁矿为主。规模较大的煤矿位于马峰村,天燃气井位于寒丰村,铁矿分布在明月山邓家沟、河家沟一带。省道304线邻水至护邻段路贯通场镇,是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场镇主要沿省道304线呈带状分布于两侧,西距邻水县城31公里,东距重庆垫江县18公里,南距沪蓉高速石滓出口5公里。
近年来,兴仁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一是保持文化历史底蕴,探索创新特色。打造以历史蕴藏为依托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尽最大努力保留古相寺历史特色,保持其底蕴原貌,着力其历史旅游开发。二是坚持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古相寺旅游开发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两地四方合作,打造川渝两地四方合作桥头堡,借势借事借力,发展养与产业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做到山上看特色旅游、山下看特色产业,带动周边村社乃至周边乡镇及片区经济增长,提高古相寺旅游开发内生动力。三是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力争一炮打响。通力合作,高起点、大手笔做好旅游规划,积极与垫江县对接,确保古相寺旅游开发30年不落人后,推动旅游开发政策落实落地。翻开兴仁旅游开发新篇章,打造邻水乡村振兴战略新起点,推动全县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里程。
官井湾古城遗址 井口呈圆形,高出地面约35厘米,净空直径约1米,厚度约21厘米,面积约10平方米。井口北边靠地界竖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井湾古城遗址” 文物标志碑。
据《邻水县志》载:粱大同三年(537)始置邻水县,因邻水而名,并于是年置邻州,将邑(邻水县)属邻州,即寄理于州城。据考证,官井塆就是古邻州和古邻水治所,这井是当时州、县府衙用水的井,所以被称为官井。故官井已有1481岁,可谓水井中的老寿星!
古城位于古佛社区,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5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现存古井4口,出土有陶缸、陶罐、陶灯柱、陶水管、瓷盏、石墩、砖瓦残片等遗物及字库、石塔等遗迹。1988年9月被邻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门铺石刻及古邻州官道 位于兴仁镇与重庆市垫江县交界处,是古代忠州通往成都方向的官道驿站和扼守邻垫边界的关隘。从风门铺西行进入古邻州官道,石板大路,宽约1米,长约10公里,为古蜀道的重要隘口,现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道和摩崖石刻群。
风门铺是夔州路(治地今重庆市奉节县)与潼川路(治地今绵阳市三台区)的交界处。经查:潼川府路为南宋设置的十六路之一,辖一监三府三军八州,邻水为其八州之一渠州的一个县。古代的“路”相当于今天的省、直辖市,因沿袭历史,今天的四川省与重庆市的交界处仍沿袭于此,只是古驿道成为遗迹。兴仁镇与太平镇都称这个交界处为风门铺,又名风门关、峰门铺、峰门关、丰隆铺、峰门垭等等。地处明月山口,一年四季山风袭袭故称风门。又因双峰夹峙而称峰门。
垭口长50余米,高10-20米,地面最窄处仅两米,岩壁上有宋代、明代、民国时期石刻十多幅,山神佛像一龛,鹿回头摩崖造像栩栩如生,石刻上方横凿有一条引水的小沟,古人为防雨水下流冲刷。随着漫长的时间岁月,石刻已经斑驳陆离不可辨认。但有幅垫江县界和《潼川府路界》石刻字较为清楚。史料记载,在古代从这过关口向北去剑门天险,向东去长江边的忠州(今重庆市忠县),是经长江三峡出巴、蜀的快捷通道。
据说解放前这条驿道也是四川的主要通道,风门铺曾经修建有官厅、客栈、亭台、鱼池,以及路人歇脚的凉亭等建筑,每天路经此地的行人要吃掉两斗米、一头猪。
风门铺属于兴仁镇丰隆村六组,以风门垭口一分为二,东为垫江,西为邻水。古道上路板石有些还在。自从公路修上风门垭口后,老路就淹没在杂草丛中了。
县志载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邻山县道上作》的古诗:
微雨晴时出驿门,乱莺啼处过江村。
挽花醉袖沾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温。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园万里欲招魂。
鬓毛无色心犹壮,藉草悲歌对酒尊。
陆游诗中所写“微雨晴时出驿门”,就是今天的风门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