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 调查研究应多些“土味儿”

发布时间:2020-11-18 12:36       文章来源:中国网      作者: 朱虹洁       浏览次数:

 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年轻干部要积极投身基层,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在“泥土”中不断学习,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讲“土”话,在“入户走访”中说好“方言”。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大多来于都市,长于学校,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和实际生活经验,对社情民意、民生疾苦知之甚少,对四季农耕、五谷杂粮“稻”“黍”不分,难以同百姓“交心”。因此,在做调查研究就必须去到百姓家里,向百姓虚心学习生活经验,探讨农耕生活。站在屋前房后听一听老百姓的“当时之声”、去到村里沟头看一看农家人的“当季之果”、坐在“火板凳”上话一话贫困群众的“当年之策”,在家长里短中学习“百姓语言”,用百姓最熟悉的“配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同百姓交流生活冷暖。只有这样,讲起话来才能“深入人心”,说起理来才能“动人心弦”,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深入浅出”,把高深问题通俗化,把疑难问题简明化。

 做“土”事,在“聚焦关键”中做好“服务”。“解题要有思路,攻坚需有利器”,要真正做好百姓的“知心人”,调查研究就必须聚焦关键。不能“大而化之”,每次调研都“走马观花”,坐在车里“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不能“难而退之”,远村不去,泥泞路不走,险山不上,难写的材料不写......这样“走过场”、“无核心”的调研既不能达到“心中有数”,也不能追溯根本问题,更解决不了百姓的实际难题。年轻干部在做调查研究时,要学会聚焦“关键”,善抓“牛鼻子”,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疑点去发现,带着难点去解决。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土方”获取关键资料,用群众看得懂,想得明的“通俗语言”去收集关键信息,唯有这样方能制定出好政策,做出群众满意的“服务”。

 养“土”气,在“扎根田野”中沉淀“真情”。“脚上沾染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年轻干部在做调查研究时,要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自觉扎根到“田野”中,涵养“土气”。要深入群众,与百姓“同吃同住”,和百姓“同喜同忧”。要结合当前的脱贫攻坚、“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硬骨头”蹲点调研,下沉调研,麻雀式调研,打通调查研究环节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第一手材料来源于百姓,来源于田间地头;用“双脚丈量土地”的“笨方法”去解决调研过程中的“娄山关”、“腊子口”,用真情换取百姓真心,用“土气”涵养百姓幸福。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年轻干部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真正融入基层,贴近群众,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自觉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开启天空海阔的征途,成就气象万千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