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很热闹,现在空无一人。”看着空荡荡的大街,43岁的冯仁统心情有点复杂。作为邻水县鼎屏镇西坛社区党委书记,冯仁统既是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第一责任人,又是这个社区抗疫工作的“主心骨”。
西坛社区位于邻水县主城区,辖29个小区,共有居民3100余户、8400余人,主要以农村进城人员为主。辖区道路四通八达、商户云集,老旧小区众多。面对复杂的防控形势,冯仁统在13天的坚守中,平均每天行走超过2万步,接打300多个电话,只为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5月21日一早,记者来到西坛社区,跟随冯仁统的步伐,记录他战“疫”的一天。
上午9点,在御临香岸小区核酸采样点,前来进行核酸采样的群众整齐排列两行,间隔两米依次接受采样。行列中,一位头发花白、手臂上佩戴鲜红色“党员突击队”臂章的男子穿行其间,一边提醒群众注意防护,一边询问困难群众生活物资是否领到,他就是冯仁统。
“这里人手不够,我来帮忙。”冯仁统告诉记者,两个小时前,他刚刚接完前来做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现在主要是帮忙维持秩序。
虽说是维持秩序,但冯仁统的作用似乎并不大。差不多每一次看他,他都在接打着电话,有的是咨询管控措施,有的是寻求帮助,还有的是询问工作落实情况。期间,他趁着间隙主动拨打电话给网格员,询问刚刚安排的为封控区群众代购的药物是否送达。
“经历了多轮全员核酸采样后,大家都熟悉流程和要求了,都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冯仁统告诉记者,以前这个采样点做完全员核酸采样要花6个小时,现在只需2个小时。“但我觉得我站在这里,群众心里就能安心一点,有啥问题也可以直接交流。”他补充道。
11点,在送走医务人员后,冯仁统走进汉御巷,巡查被封控楼栋卡点情况。在路过流动上门核酸采样队伍后,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做核酸采样,忙叫住医务人员,请求帮忙给自己做核酸采样。巡查完各小区,来到社区办公场所已经是近下午1点。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两张沙发对拼而成的一张“床”。“不好意思有点乱,没顾得上收拾,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冯仁统一边说一边收拾起散落的衣物,还没来得及找到放置的地方,电话又响起来了,他扔下衣服急忙拿起手机。
凌乱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是社工考试教材。“本来想这段时间考社工证,考完一个月要多100元工资,等过了这段时间要好好学习了。”趁着电话难得稀少的间隙,冯仁统一边扒拉着盒饭,一边给记者讲起自己的经历。2012年,在外务工的冯仁统回到家乡发展,考核通过后进入鼎屏镇下辖社区工作,先后担任社区文书、副书记,2021年1月当选为西坛社区党委书记。
下午2点,冯仁统接到辖区“双报到”党员电话,称不了解所需排查的区域范围,请求社区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此时的冯仁统正在核对物资台账,立马自行出发前往。“那边是老旧小区,自建房、散住户太多了,必须有人带路。”冯仁统边走边告诉记者,社区网格员加上常职干部总共只有17名,除他之外全部是女性。疫情期间,她们也奋战在防控一线,每天都很辛苦,自己也不希望给她们安排额外工作,能多做一点自己就去了,“她们太不容易了,天天扎在阵地上。”
下午4点,在万兴大道边一间由歇业饭店改成的物资仓库里,冯仁统正在对照台账清理收到的防疫物资。刚刚,冯仁统驾车去镇政府领回一批防护服、消毒液、手套等物资,一共运了三车,全是他一个人搬上搬下,路上还顺手帮两位封控区群众买回急需的药品。这时,手机再次响起,与此前的电话铃声不同,是微信视频接入的铃声。“是我儿子,我想叮嘱他按时上网课。”说完,冯仁统接起电话,父子俩还没说上几句,新进来的电话就将视频挤掉线了,一直到下午6点,记者都没看到他回拨过去。“电话太多了,每天估计有300多个,要随身带两个充电宝,求助的、咨询的、沟通协调的接都接不完,没接到的也没法回,只有等他再打。”冯仁统说道。
晚上7点,在确定了给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送的盒饭全部到位后,冯仁统端起已经冰冷的盒饭,狼吞虎咽了起来。随后,又接到去当天新管控的小区张贴封条的通知,他便拿起封条,步履匆匆而去。
晚上9点,接邻水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指令,需要社区排查追踪27个楼栋需集中隔离人员。接到指令后,冯仁统赶忙叫起社区网格员和常职干部,分人到户,前往上述人员家中进行劝导动员。“有的密接人员听到需要集中隔离会有情绪,这时熟悉的网格员和社区干部出面劝导很有必要。”冯仁统说完,劝阻记者,让我们在办公室等候,穿起防护服就匆匆离去。
晚上12点,室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回到办公室的他赶忙洗了把脸,将自己埋进沙发里,沉沉睡去。
来源: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