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疫情这么严重,还敢出门?没有证明严禁通行,请你们立即返回。”2月5日上午,笔者在毗邻重庆长寿区的邻水县九龙镇冲口防疫检测点看到,执勤人员正对几名准备途经九龙到大洪湖钓鱼的外省人员进行劝返。据不完全统计,正月以来,该镇各检测点已劝离劝返前往邻水辖区的外地车辆1万余台次,人员3万余人次。作为接壤重庆的“川东门户”邻水南大门,九龙镇面对“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的艰巨任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至今无一起疑似病例,以战时状态的实际行动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怎么筹?
上级配一点、政府买一点、干群捐一点,不等不靠抓统筹
连日来,随着肺炎疫情的日趋严峻,口罩、消毒液、扩音器等物资成了抢手货和紧缺货。上级配发的物资杯水车薪,眼看不能保障日常运行。没有口罩怎么开展工作?保护好干部才能保护好群众成为该镇党委一班人的共识。
“我戴的口罩是我老婆年前从网上抢购的。希望班子成员带头,先用自己家里的,不够想方设法买,争取每天都能多匀出一个给防疫一线干部使用。”正月初二,在镇村干部会上,镇党委书记周云建发出如是倡议。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面对一“罩”难求的严峻形势,全体干部职工想方设法,通过向上级申报领取一点、政府自己购买一点、发动干部群众捐助一点等方式,多方筹措应急物资。很快,文昌社区党员彭强,一次性捐出储备家用的450个口罩,解决了燃眉之急;国网邻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时间捐出防护服12套,移动音箱、扩音器等26套,保障了重要检疫卡点的正常运行。随后,政府通过网络购买、朋友代买等形式紧急采购的1万个口罩也到了一线干部手中;在外乡友也献出爱心,杨柳沟村2组在重庆务工人员昌昶见听说家乡物资紧缺,紧急捐助消毒液1500斤、石灰1200斤;各地群众也自发行动起来,七星村草莓园业主给各村社区一线干部送去100件草莓,一些匿名群众给沐风栉雨的防疫执勤人员送去方便面、烤火炉、军大衣等慰问物资……虽然乡镇区划调整时间不久,但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在家在外,广大干部群众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河,画出了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大同心圆,有力保障了一线干部职工的工作运转。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人员怎么管?
执纪铁手腕、锻造铁队伍、扎紧铁笼子,铜墙铁壁铸防线
这个春节,对于九龙镇经发办职工王小超来说,心情犹如过山车。1月30日,因未能及时参加晚上7点镇上组织召开的防疫工作部署紧急会被点名批评。虽经核实是因下午参加社区开展的湖北返乡人员摸排工作耽误了晚饭和开会,但“战场上迟到一分钟,战局就不一样”,最终,王小超被镇纪委1号文件书面通报。
从委屈到理解,2月5日,放下思想包袱的王小超因在近期场镇卡口值守以及关门闭市活动期间逗真碰硬、敢抓敢管,又被该镇党委作为机关干部职工先进典型书面表扬。通报正作风、典型激斗志,锻造出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钢铁队伍。该镇镇长陈飞介绍说:“防疫工作进入战时状态,就必须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鲜明严管才是厚爱的导向。”
九龙镇下辖28个村社区,户籍人口近8万人,仅场镇常驻人口就有3万人、外出务工3万余人,点多面广线长,人员流动性大。尤其辖区有2个行政村与重庆接壤、3条主干道通达重庆,疫情防控压力巨大。“大敌”当前,如何保证干群一心、并肩作战?必须以最果断的措施、最有效的行动,尽快找出藏在群众身边的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为此,该镇党委政府态度坚决,围绕“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的总要求,先后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人员出行管控工作的紧急通告》、“十不准”“十严禁”等办法,实行了“辖区负责制、守土负责制”“社区网格化管理”“要上街、开证明”“凭借出入条进出小区楼房”“调整商铺超市营业时间”等措施,设置了7个镇级卡点、80个村级和社级卡点,除保障应急通道外,其余道路全部封闭,构建起镇村社湾四级联动、联防联控的封闭式“硬核”管控机制,每个村都立下了“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的“军令状”,最大限度减少了车辆流动、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随着疫情宣传和封闭式管理的深入,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好家庭、保护好乡亲和九龙成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行动。大年初三,黄泥村村民周某某去世。村支部书记曹继彪接到群众举报后,第一时间送上花圈,走访慰问。周某某的家人主动说:“曹书记,不用劝。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特殊时期,我们坚决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最终丧事一切从简,防止了人员聚集。近半个月来,该镇先后全面关停餐馆、娱乐场所等36家、五金百货商铺89家、活禽宰杀点4个,取消群众红白喜事坝坝宴170余起,没有发生一起因疫情防控引起的群体性纠纷和不配合事件。
运筹帷幄,冲锋陷阵。战“疫”怎么打?
领导打头阵、党员当先锋、干部冲一线,众志成城保胜利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疫情应急的大考和大战。2月4日凌晨4点25分,马盐村主任钟世文接到1组村民月某某电话,反映自己出现发烧症状,怀疑与在广东东莞务工期间曾和武汉籍同事有过密切接触有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凌晨5点,镇卫生院120急救车赶到现场,迅速将患者送往县医院体检检测;凌晨6点,镇公安机关完成现场封锁;早上9点,镇指挥部摸清患者自广东返乡后的活动轨迹;10点30分,对涉及三个村的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隔离,落实“七包一”责任;11点,县医院检查出患者是因甲型流感引发的发烧,解除疫情警报。
虽是虚惊一场,但整个处置流程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应急处突小分队成员、副镇长侯文高深有感触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通过参与这次战斗历练,自己随时出征、随时打仗的意识更强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以来,九龙镇党委始终以战时状态抓好落实,叫响了“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的口号,建立起综合协调、人员核查、医疗救治、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等9个工作组,制定了周密详实的工作方案。该镇每天坚持早安排、晚收官,传达上级要求、总结工作不足、部署下步工作,通过清单制+责任制的工作调度机制,将压力层层传导到了分管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和社干部身上。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包片驻村、包干负责,人人铆在工作岗位上,带头逐村逐社做防疫宣传,带头全覆盖走访270名“涉汉”人员,“面对面”交心谈心,“实打实”跟踪服务,先后为群众办理采购物资、代充气费等实事100余件。
领导打头阵、党员当先锋、干部冲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刚转正的镇卫生院医生周世民,主动申请到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岗位,为武汉返乡发热人员检测体温、检查身体,在抗疫战场书写了一名合格党员的答卷。在他的带动下,24名医务人员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积极奔赴抗疫前线。“九龙是我家,保卫靠大家”,镇环保办职工王博,妻子在广安市人民医院当主管护士,奋战在抗疫前沿,因连轴转病倒,但王博在接到返岗上班的指令后,仍毅然投入全镇抗疫一线,负责的大清运、大清扫、大消毒工作成效明显。
党员干部的辛苦度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度。在武汉某设计院工作34年的八角村3组乡友王承裕对每天前来嘘寒问暖、测量体温的镇村干部由衷地说:“我现在是宅在家里做贡献,而你们是逆行在抗疫一线做贡献。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战胜新型肺炎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我坚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