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世界,是一种角度和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和底气。平视世界是要有资格和实力的。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奋力拼搏,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接“强起来”的精彩转型、华丽转身,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改天换地到翻天覆地、再到惊天动地的变化,使得中国有实力、有底气和有资格“平视世界”。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的未来和教育的发展时刻挂在嘴边,饱含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平视世界的青年,不能忘记仰视世界时的“土气”,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世间事,知其所来,才能明其所往,作为当代青年人,不忘来时的路,才是对前人最大的尊重,对历史的最大尊重。
“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从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逆风翻盘的故事里写满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勇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热血。曾几何时,中华文明似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历史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领先世界,中国也一直居于东亚地区的中心位置。进入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从“天朝上国”沦为“二等公民”,中国人仰人鼻息、忍气吞声,被西方列强轻视、无视、俯视甚至蔑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如今,低人一等、任人宰割的时代早已经结束,中国可以也能够平视这个世界,可以也理应赢得世界的尊重和敬佩。珍惜和铭记来之不易的“平视”机会,“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吾辈青年更当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
传承是对历史最好的慰藉,也是永续发展最好的养料。“半条被子的温暖”“人工天河红旗渠”“扶贫路上的一座丰碑”,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也孕育了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青年一代。“召必应、战必胜”体现了青年一代的勇气和担当,更彰显了能力和毅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攻坚征途上,有把“扶贫路”当作“长征路”的时代楷模黄文秀,还有无数以舍我其谁的报国之行践行强国之志的“黄文秀们”,让红色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平视世界的青年任重而道远,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怎么破,数字经济如何高质量健康发展,数字化改革如何满足时代发展新需求,“十四五”新征程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迫切需要青年的澎湃激情和创造活力。青年力量、青年自信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新的时代力量。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合流,与时代梦交汇,驶往更广阔更深远的海域。平视世界的青年更当不负所托,在磨砺中出彩,在奋斗中升华,以青春的高分答卷,向所有矢志不渝争取平视世界机会的前辈致敬。